Title

第4講 葛逖爾難題(續)

Video

L04_A_1

Syllabus

章節大綱

L04_A_1
L04_A_2

(一) 簡述先前堂課中同學們對第一種回應與其反駁之討論

L04_B_1
L04_B_2

(二) 介紹第二種對葛逖爾難題的回應:

       在傳統的分析之外,S知道P的一個必要條件是:P是造成S相信P之原因:換言之,S對P之信念與P之間需要有因果關係。此一回應可以解釋葛逖爾的反例,也可以解釋上週「草地上有牛」的例子。但是此一回應有一些困難:

       (1) 對於數學、邏輯這類命題是抽象的,它們如何能與我們對的信念有因果的關係?如果沒有,便不能滿足上述回應所提的必要條件,從而會得到「我們沒有數學、邏輯這類的知識」這樣的結論。然而這是我們不會接受的。

       (2) 我們對未來的事件可以有知識(如預測日蝕之類),但是未來事件還沒發生,不會是我們信念的原因。因此上述的回應不能解釋我們對未來事件的知識。

L04_C_1
L04_C_2

(三) 第三種對葛逖爾難題的回應:

   此即諾錫克(Robert Nozick)對知識的分析:

       (1) S知道P,當且僅當
          (i) 「P」是真的;
          (ii) S相信P;
          (iii) 假如「P」為假,則S不相信P;
          (iv) 假如「P」為真,則S相信P。
          此中(iii)與(iv)皆是虛擬條件句

       (2) 對條件句之三種理解方式:邏輯蘊含、實質蘊含與虛擬條件句之分別

       (3) 諾錫克對知識的分析可以回應葛逖爾的反例

       (4) 諾錫克對知識的分析的一個難題:來自Kripke的反例。

     講義 Handouts (PDF檔案)
       (1) Gettier Problems
       (2) 笛卡兒沉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