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人數: 0

所有課程

課程年度:
顯示:
11301 人文社會
白先勇清華文學講座4〡文化的記憶與重建 〡台灣篇 (預計於2024年暑假上線)
羅仕龍 / 楊佳嫻 / 蔡英俊 教授

        本課程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獨家贊助,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中國文學系、語文中心共同 規劃,邀請白先勇教授等多位海內外學者與專家親臨授課,在經典傳承與轉譯創作之間,見證台灣文學的能量與魅力。 本課程由白先勇教授領銜,每週分別由不同專長與領域的學者專家以專題演講方式授課。為體現「文學X影劇藝術雙重奏」的 課程概念,每週將邀請兩位來賓,以對談方式開展課程,創造豐富、趣味、活潑的課堂氛圍,實踐跨領域的學習模式。

  

課程說明
        文化活動建構了我們的生命記憶,而記憶也不斷重新書寫我們的文化認同。當 AI 科技席捲而來,生而為人的我們在數位密碼之中,如何判斷何為真假?我們如何面對個人與群體的記憶地圖,進而抽取並創造共同的文化語彙與經驗?繼 2020~2022 年連續三年以中西文學為主軸的「白先勇清華文學講座」之後,2023 年的「白先勇清華文學講座」將以「文化的記憶與重建」為題,立基台灣文學,重新思考我們的土地、歷史與記憶,並結合戲劇、影視、IP 產業與文創作品,檢視文學作品結合當代載體所演繹出的韌性與無限可能。本課程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獨家贊助,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中國文學系、語文中心共同規劃,邀請白先勇教授等多位海內外學者與專家親臨授課,在經典傳承與轉譯創作之間,見證台灣文學的能量與魅力。   
       本課程由白先勇教授領銜,每週分別由不同專長與領域的學者專家以專題演講方式授課。為體現「文學 X 影劇藝術雙重奏」的課程概念,每週將邀請兩位來賓,以對談方式開展課程,創造豐富、趣味、活潑的課堂氛圍,實踐跨領域的學習模式。本校負責授課的蔡英俊、楊佳嫻、羅仕龍三位老師也將適度參與對談,以主持或引言方式貫串課程內容,幫助學生掌握課程脈絡,充分吸收來賓對談與演講內容。
        本課程以主題規劃進度,讓同學們以一週一單元的方式,確切掌握該週主題精髓,培養廣博又深入的文化視野,為清華學子構建共同的文化記憶。為了幫助同學們明瞭學習目標與內容,每次上課的演講與對談結束後,將安排人社領域博士或博士生助教帶讀專題演講所涉及的相關片段,詳細為同學解釋文字義理,說明篇章內涵,讓即便是從未接觸過相關作品的同學,也可以藉由本次通識課的機會,一窺台灣文學及影視改編作品之堂奧,享受跨文類、跨時代閱讀的樂趣。對於曾經接觸過相關作品的同學來說,則可以藉由學者專家教授們的演講與對談激盪,從文學出發,一起思考台灣文化的記憶與重建過程。 
  
指定用書
1.  台灣文學作品選讀(上課時提供)
2. 相關影視、戲劇、IP 改編作品
3. 教師自編講義
   
 
教學方式
前兩小時由任課教師或受邀專家學者以演講方式授課,第三小時則由助 教帶讀相關片段或
  安排測驗,以協助修課同學充分了解上課內容。
 AI 有條件開放,請註明如何使用生成式 AI 於課程產出
   Conditionally open; please specify how generative AI will be used in course output 
 
 
教學進度
每位授課教師講授 1 週,並盡可能以對談方式進行,結合文藝理論與影 視戲劇
  作品之參照。各個單元之講題、詳細日期以及每週閱讀篇章將於 開學期間說明。主要方向如下:
 1. 除了經典作品的選讀之外,也強調「文學 X 影劇藝術」的雙重奏,促進多元
  思維,激發學生興趣與想像,創造台灣文化軟實力。 
 2.
考慮學生程度及興趣,將注意挑選適合的影視改編版本,並協助同學們於課前
  或課後觀看。
 
  
教學課綱  

 成績考核

1.  有多次平時小考,以了解同學們回家後是否有閱讀課堂講授的小說。 考試目的不是為了考倒同學,
  但希望同學們養成固定閱讀的習慣。考試 內容都是根據文本內容以及上課講解,以測驗題為主。
2. 本課程的講課來賓都是一時之選,請選修同學們每堂出席。本課程相 當注重課堂出席率考核。
3. 將於課堂說明計分方式。第一堂課請修課同學務必出席
   

 

瀏覽人次:2677
11301 工程
訊號與系統Offered in English
洪樂文 教授

This course introduces basic mathematical tools to analyze continuous/discrete-time signals and 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in many discipline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uch as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circuit design, and control. In this course, we will cover topics such as convolution, filtering, sampling, Fourier series, Fourier transform, Laplace transform, and the z-transform. In essence,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view and process signals in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課程簡述 
Brief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introduces basic mathematical tools to analyze continuous/discrete-time signals and 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in many discipline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uch as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circuit design, and control. In this course, we will cover topics such as convolution, filtering, sampling, Fourier series, Fourier transform, Laplace transform, and the z-transform. In essence,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view and process signals in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課程大綱  
Syllabus 
Goal and Overview

This course introduces basic mathematical tools to analyze continuous/discrete-time
signals and 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in many
discipline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uch as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circuit design, and control. In this course, we will cover topics such as
convolution, filtering, sampling, Fourier series, Fourier transform, Laplace
transform, and the z-transform. In essence,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view and
process signals in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Related Topics

Calculus, Linear Algebra.
   
 
參考用書
References: (not required)
1.


ISBN:9780367737771
2.

John Wiley & Sons,Inc., 2003

ISBN:9780471378518
 
 
教學大綱
Syllabus:
1. Introduction to Signals and Systems
2. 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s
3. Fourier Series Representation of Periodic Signals
4. The Continuous-Time Fourier Transform
5. The Discrete-Time Fourier Transform
6. Time and Frequency Characterization of Signals and Systems
7. Sampling
8. The Laplace Transform
9. Thez-Transform

 Evaluation: Homework 30%; Midterm 35%; Finals 35%
  
 
瀏覽人次:12137
11202 人文社會
文史數位工具培訓課程|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 CBDB 1
數位人文實驗室 教授
對文史研究者而言,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數位工具。它並非我們熟悉的史料全文資料庫,在 CBDB中,我們並不能看到一篇篇的人物傳記。然而, CBDB擁有許多獨到的查詢功能,彈指之間,即可為諸多問題提供豐富資訊,例如:於南宋寧宗、理宗朝,福建路下的莆田縣共出了多少進士?這些進士彼此間是否有親緣關係?他們在官場上有何互動?他們有哪些共同的友人?透過這些資訊, CBDB能夠協助研究者重構古人的社交圈、探索古人錯綜複雜的社交網絡。

教學進度
 Syllabus

講 次 教  學  進  度
第1講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〡part1

李宗翰老師〡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
第2講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〡part2

李宗翰老師〡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
第3講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〡part3

李宗翰老師〡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
第4講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〡part4

李宗翰老師〡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
第5講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〡part5

李宗翰老師〡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
   
   

 

瀏覽人次:2250
11202 人文社會
文史數位工具培訓課程|社會網絡分析
數位人文實驗室 教授
資訊與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運用已引發了所謂的「數位革命」,人文學者所棲處的社會與文化情境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其原本慣習的研究工具與研究方法,乃至思考問題的概念架構,以及判斷學術品質良窳高下的標準,也已面臨日益增加的挑戰,人文研究的「典範轉移」似乎正在進行之中。
因此,本研究室擬結合數位科技的專家與人文領域的學者,共同探索如何利用數位科技與數位內容進行人文研究,以建立新的研究典範。此外,我們也希望能共同探索數位科技對於人類社會與文明所帶來的衝擊,並省思因應之道。

 

教學進度
Syllabus

QGIS(原稱Quantum GIS)是一個自由軟體的桌面GIS軟體。它提供資料的顯示、編輯和分析功能。

https://zh.wikipedia.org/wiki/QGIS

 

講 次 教  學  進  度
 第1R講 上集目錄|系統介面介紹
 第2R講 新增與設定專案
 第3R講 地圖影像定位1直接賦予空間座標法
 第4R講 地圖影像定位2橡皮伸縮定位法
第5R講 數化點向量圖徵
 第6R講 向量圖徵的選取與刪除
第7R講 數位線向量圖徵自動接合
第8R講 數位面向量圖徵
第9R講 儲存專案檔
第10R講 向量檔在Google Earth上展示 
第11R講  下集目錄|shp檔格式介紹
第12R講 轉換shp檔屬性編碼
第13R講 轉換shp檔投影座標系統
第14R講 屬性資料過濾圖層與另存新圖層
第15R講 圖層融合Dissolve
第16R講 屬性資料連結Joins
第17R講 設計圓餅圖
第18R講 設計文字圖表
第19R講 設計直條圖
第20R講 設計面量圖
第21R講 地圖出版1紙張設定與加入圖名、地圖、比例尺
第22R講 附錄|CBDB的下載方式
第23R講 CBDB的初始設定
第24R講 從CBDB篩選所需資料
第25R講 CBDB資料匯入QGIS並另存新圖層
第26R講 利用屬性資料篩選圖層
第27R講 圖層屬性資料處理與繪製分層設色圖
第28R講 OpenLayers Plugin的安裝與套疊
第29R講 套疊網路圖磚服務WMTS
 
  

 

瀏覽人次:2303
11202 人文社會
文史數位工具培訓課程|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 CBDB 2
數位人文實驗室 教授
對文史研究者而言,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數位工具。它並非我們熟悉的史料全文資料庫,在 CBDB中,我們並不能看到一篇篇的人物傳記。然而, CBDB擁有許多獨到的查詢功能,彈指之間,即可為諸多問題提供豐富資訊,例如:於南宋寧宗、理宗朝,福建路下的莆田縣共出了多少進士?這些進士彼此間是否有親緣關係?他們在官場上有何互動?他們有哪些共同的友人?透過這些資訊, CBDB能夠協助研究者重構古人的社交圈、探索古人錯綜複雜的社交網絡。  
 

教學進度
 Syllabus

講 次 教      學      進     度
第1講 1-1 下載與安裝
第2講 2-1 按人查詢
第3講 2-2 按入仕途徑查詢
第4講 2-3 官職查詢
第5講 2-4 查詢親屬關係
第6講 2-5 查詢社會關係
第7講 2-6 查詢社會關係網絡
第8講 2-7 查詢群人之間社會關係
第9講 3-1 多步驟檢索
第10講 3-2 使用Access Query Designer進行檢索
 第11講 4-1 如何輸入多筆資料
第12講 4-2 如何將檢索結果輸出到QGIS軟體
第13講 4-3 如何將檢索結果匯入Pajek
   

 

瀏覽人次:3998
11202 人文社會
QGIS|原稱Quantum GIS 
數位人文 教授

資訊與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運用已引發了所謂的「數位革命」,人文學者所棲處的社會與文化情境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其原本慣習的研究工具與研究方法,乃至思考問題的概念架構,以及判斷學術品質良窳高下的標準,也已面臨日益增加的挑戰,人文研究的「典範轉移」似乎正在進行之中。

 

教學進度
 Syllabus

講 次 教  學  進  度
第1講 無知是最大的危險.認識危害就不危險

楊天頓老師|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第2講 網路資訊視覺化  

熊瑞梅老師|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第3講 社會網路分析資料

鄭力軒老師|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第4講 Network Structure 

鄭力軒老師|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第5講 社會網絡分析SNA-Nodes,Attributes and Relations

楊天頓老師|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第6講 社會網絡分析SNA-Socialmedia

楊天盾老師|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瀏覽人次:7752
11202 工程
分散式學習的最佳化和通訊演算法
洪樂文 教授

 

Syllabus 
第1R講

分散式學習的最佳化和通訊演算法 Internet-of-Things(IOT)Applications

 
Learning from Decentralized Datasets- Optim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pects
Centralized Architecture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Mobile Application
Medical Applications
Internet-of-Things (IoT) Applications
Basic (Supervised) Learning Task
Distributed Implementation of GD
 
 
第2R講 分散式學習的最佳化和通訊演算法 〡Example:Federated Multi-task Learning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
Core Challenges
Example I: Federated Multi-task Learning
Example II: Multi-View Clustering Go to Examples
Go to Examples
Example I: Federated Multi-task Learning
 
 
 第3R講
分散式學習的最佳化和通訊演算法〡Example II :Multi-View Clustering
  Example II: Multi-View Clustering
Data Collection
Local Subspace Clustering
Center Broadcast
 

 

   
瀏覽人次:2305
11202 人文社會
文史數位工具培訓課程|歷史地理資訊系統
數位人文實驗室 教授
資訊與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運用已引發了所謂的「數位革命」,人文學者所棲處的社會與文化情境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其原本慣習的研究工具與研究方法,乃至思考問題的概念架構,以及判斷學術品質良窳高下的標準,也已面臨日益增加的挑戰,人文研究的「典範轉移」似乎正在進行之中。
因此,本研究室擬結合數位科技的專家與人文領域的學者,共同探索如何利用數位科技與數位內容進行人文研究,以建立新的研究典範。此外,我們也希望能共同探索數位科技對於人類社會與文明所帶來的衝擊,並省思因應之道。

 

教學進度
 Syllabus

講 次 教  學  進  度
第1講 雲端上的寶藏:現代與歷史空間圖資

張智傑老師|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第2講 Quantum GIS操作

劉濠雄老師|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第3講 GPS介紹與田野調查應用

張智傑老師|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第4講 歷史地理資訊系統HGIS

劉濠雄老師|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第5講 門牌地址的定位服務

劉濠雄老師|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第6講 統計資料GIS化

劉濠雄老師|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第7講 六朝健康歷史地理信息化研究-基於歷史地理文獻與城市考古資料|上午專題演講

南京大學陳剛教授

合辦單位|禮俗宗教研究室、數位人文學研究室
第8講 六朝健康歷史地理信息化研究-基於歷史地理文獻與城市考古資料下午系統展示
  南京大學陳剛教授

合辦單位|禮俗宗教研究室、數位人文學研究室
   

 

瀏覽人次:3798
11201 人文社會
數位人文專題
祝平次 教授

近二三十年來,數位科技的進步大大促進了各種不同知識學門在研究上的可能性....

 
課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近二三十年來,數位科技的進步大大促進了各種不同知識學門在研究上的可能性。由於電腦比對、計算能力可以快速地處理大量資料,使得之前很多光靠人力難以進行的研究議題 ,可以藉著電腦來完成。在這一波新的數位工具風潮中,台灣人文學科的跟進並沒有比較慢,但在研究工具的開發上則比較遲緩,直到近十年,所謂的數位人文才越來越興盛。本課程的目的,在於讓沒有從事數位人文學習的修課同學有初步的體驗,了解文字、數字、表格和圖表之間的轉換;另外一個重點則在於,利用Google Earth來進行資料整理。前面的一個重點,在於文本分析;後面的一個重點,則在於簡單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使用。修習完本課程的同學,可以建立自己的全文檢索、進行初步的文本分析,並將分析結果轉換成數字與圖表,以視覺化分析結果。Google Earth的使用,則可以將空間的思考帶入人文學的學習中,立體化文字資料與空間的關係,並且可以和田野調查與圖片(包括舊照片與舊地圖)結合。 
       藉由數位工具進行人文學的探勘,我們可以快速地掌握一本書、或幾本書的大致外貌;也可以將由這樣的初步的處理,再進一步把相關的文獻快速地檢索出來,進行更細緻的閱讀。 

In the past two to three decades, the advance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possibilities for various knowledge disciplines in research. Due to the rapid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of computers for data matching and computation, many research topics that were previously challenging to handle solely with human effort can now be completed with the aid of computers. In this new wave of digital tool trends, Taiwan's humanities disciplines have been keeping up, but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ools has been relatively slow. It was only in the past decade that the so-called digital humanities began to flourish.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ho have not been exposed to digital humanities with an initial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version between texts, numbers, tables, and charts. Another focus is on using Google Earth for data organization. The first part emphasizes text analysis, while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use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for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Upon complet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reate their own full-text searches, conduct basic text analysis, and transform analysis results into numerical and graphical formats for visualization. The use of Google Earth will introduce spatial thinking into the study of humanities, allowing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ual data and space,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field surveys and images (including old photographs and map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humanities using digital tools, we can quickly grasp the general appearance of a book or several books. We can also use this preliminary processing to rapidly retrieve relevant literature for more detailed readings.
  
 
指定用書
Text Books
本課程所使用的數位工具/程式可以在下列網站取得:
Freeplane:
  https://www.freeplane.org/wiki/index.php/Home
Notepad++:
  https://notepad-plus-plus.org/zh/
AntConc:
  http://www.laurenceanthony.net/software.html
Corpro庫博中文語料庫-分析工具
  http://dh.lis.ntu.edu.tw/resource.html
MSExcel (校園授權軟體)
Google Earth:
  https://www.google.com/earth/download/gep/agree.html
Excel2Earth:
  https://ceiba.ntu.edu.tw/course/51f7ca/download.html
 
 
 
參考書籍
 References 
本課程的輔助教學錄影,可以在Youtube透過搜尋檢得。
  https://reurl.cc/RzrDx
 
  
教學方式
 Teaching Method 
♠   本課程在電腦教室進行,基本上每個單元,會以教師說明、示範,然後同學實做的順序進行。
   

教學進度
 Syllabus



 

Week1 (​3/7) 
課程介紹
  也會介紹一些其它人文學科常用到的數位工具,具體地讓修課同學了解數位人文的可能性。

 

♠

 

 

 

 

 

 

 

Week2 (​3/14)
Freeplane 心智圖軟體:示範、說明與實做
 心智圖裏面蘊涵了分析、綜合的兩種研究方式,也幫助我們對於所要分析、論述的課題,可以有一種全景式的掌握。Freeplane除了做樹狀式的展開,也可以重新綜彙分支,進行總結;再繼續展開。對於研究議題的腦力激盪、議題整理都很有幫助。
在這一節課程裏,同學將被要求一個多功能的心智圖,能夠呈現出資料的結構、分析綜合的關係、內部以及外部的超連結,並能夠利用心智圖進行類似報告。 
 
【標記語言(一):認識網頁的真相】
標記語言,是目前處理數位資料幾種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本節課程的目的,一方面讓同學對網頁的超文本格式(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HTML)有一基本的認識,一方面也藉由實做,讓同學了解網頁連結的機制。
在這一節課程裏,同學將被要求一個資料來裏,做出五個互相連結的網頁。 

♠


 

 

 

 

Week3 (​3/21​)
NotePad++:說明與示範
Notepad++是一款非常受歡迎的文字編輯軟體,我們將利用它來學會
    1.如何利用Notepad++來輚換中文檔案的內碼,
    2.如何建立自己的全文檢索,
    3.利用Markdown表示法來格式化文字,
    4.進行「規則運算式」(Regular Expression)的複雜檢索,
    5.利用「規則運算式」的取代功能來清理資料。
概念:迴避字元(escape character)。 

 

 

 

 

Week4 (​​3/28)
NotePad++:實做
在這一節課程裏,同學將被要求完成說明示範時所教授的各種功能,以具備清理數位文本的能力,以便進行進一步的文本分析。
並且進一步利用Excel來統計分析處理過後的資料。  

 

♠
 

 

 

 

 

Week5 (​4/11)
資料比對是文史工作者必須常常面對的問題、從事的工作,也與我們種種對文本的判斷有所關聯。而電腦的特長正在於快速的資料比對,全文檢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兩週的課程中,我們將利用Notepad++處理資料,然後利用CText.org來統計、分析資料,並將統計分析的結果視覺化為圖表或網絡關係。視覺化不但會影響到我們的研究視角,也是教學上的利器,更是文史科系與其它學科進行交流最好的橋樑。而如何藉由處理資料、分析資料、統計資料,完成從文字到數字、表格與圖表的轉換,正是本次工作坊要完成的目標。
概念:N-Gram、文本異同比較。
講義 

 


 

Week6 (​​4/18) 
CText.org線上平台與數位分析工具(二)
這個禮拜我們將實做CText.org平台的數位工具。

 

 

 

 

 

Week7 (5/2​)
CBDB說明與示範
CBDB (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由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及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三個單位合作開發。目前收有約35萬筆的人物資料,主要集中在唐到清的人物。藉由這個資料庫,可以進行集體傳記學、地理空間、社會網絡等不同型態的研究。從本週開始,連續三週,我們一方面要藉著CBDB了解關聯式資料庫的原理,一方面也要熟悉CBDB的基本操作,以便在自己的研究中,可以利用它。

♠

 

Week8 (​5/9​)
CBDB實做練習
本週我們利用幾個題目來熟悉CBDB的操作。







Week9 (​​5/16)
CBDB實做測試
本週將由同學展現利用同學實做幾個測試的題目,來驗收大家對於CBDB的熟悉程度。並同有一個研究題目的測試,亦即設計一個適合利用CBDB來進行研究的題目。
研究題鉬設計:請想出一個適合利用CBDB來進行研究的題目;並說明這個題目是什麼,以及如何利用CBDB來進行研究。並描述可能的研究成果。






Week10 (5/23​)
Corpro庫博文本分析案例(闕河嘉
本節將請台灣大學闕河嘉老師介紹她利用文本分析所做出來的研究例,以讓同學了解文本分析在現今社會可能的研究對象。
同學將被要求,完成一分瀏覽網頁後,所設想出來的研究題目。​ 







Week11 (5/30​)
Corpro庫博中文語料庫分析工具。(闕河嘉
本節將請台灣大學闕河嘉老師介紹她的團隊研發出來的語料庫分析工具─Corpro庫博。目前媒體喜歡解析各大國領袖重要談話的即時語頻分析,即是利用類似工具所做出來的結果。庫博則具有很多為台灣客製化的功能,比起AntConc更適合在台灣的同學使用。
同學將被要求利用Corpro來完成上週所設想出來的研究題目,以做為期末報告的主要內容之一。
♠ 








Week12 (6/6​)
標記語言(二):TEI/XML。(洪振洲
標記語言對於人文學科,不管是語言內容的分析、結構的觀察,乃至於田野調查資料的整理都是最常用的手段。之前我們介紹了處理網頁呈現的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這節我們則將檢視做為網路資料庫最常見的可擴展標記語言(eX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中的一種西方人文學科標準 TEI (Text Encoding Initiative)。我們將請到長期主持法鼓山中華電子佛典 CBETA 標記的洪振洲老師來為我們講解 TEI 。
同學將被要求使用以TEI為文本標記建置起來CBETA數位研究平台(http://cbeta-rp.dila.edu.tw),並寫成觀察報告500字以上。​







Week13 (6/13​)
標記語言(二):TEI/XML的實做與MARKUS
在這一節課,我們將藉由oXygen Editor的編輯軟體來實做一個TEI檔案。並且利用用荷蘭萊頓大學所開發的MARKUS來進行半自動的文本標記。
同學將被要求,完成一個TEI標記檔案。
♠ 




Week14 (6/20)
期末發表會
本次發表會將以同學所想到的文本分析計畫為主。若同學能夠再這個過程中,利用本學期所學到的其它技能來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將在分數上,給予較優異的考量。


♠ 祝平次教授教學網站 

 

 

瀏覽人次:8274
【6/17 Calendar】112學年度第2學期休學申請截止Last Day to Withdraw from School   ♠   【6/24 Calendar】教師送繳應屆畢業生112學年度第2學期成績截止Deadline for 2024 Spring Semester Grade Submission for Graduating Students   ♠   【6/25-6/27 Calendar】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選課開始(至27日止)2nd Course Selection Period for 2024 Fall Semester (6/25-6/27)   ♠   【7/1-7/5 Calendar】113學年度暑碩專班上課開始、註冊日、休退學及畢業生免繳學雜費截止2024 Summer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Begins, Registration   ♠   【7/5 Calendar】教師送繳非應屆畢業生112學年度第2學期成績截止Deadline for 2024 Spring Semester Grade Submission   ♠   【7/31 Calendar】112學年度第2學期研究生論文口試結束Thesis Defense Ends   ♠   【7/31 Calendar】112學年度第2學期研究生論文口試結束Thesis Defense Ends   ♠   【8/1 Calendar】113學年度第1學期開始2024 Fall Semester Begins   ♠   【8/15-8/23 Calendar】新生申請113學年度第1學期學雜費減免(至23日止)   ♠   【8/20-8/22 Calendar】113學年度入學各級新生、轉學生選課(至22日止)Course Selection for New Students/Transfer Students in Fall 2024 (8/20-8/22)   ♠   【8/26-8/27 Calendar】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3次選課開始(至27日止)3rd Course Selection Period (8/26-8/27)   ♠   【8/30-9/13 Calendar】受理校際選課(至9月13日止)Inter-School Selection (8/30-9/13)   ♠   【8/26-8/27 Calendar】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3次選課開始(至27日止)3rd Course Selection Period (8/26-8/27)   ♠   【8/26-8/27 Calendar】新生領航營(至27日止)   ♠   【9/2 Calendar】全校各級學生上課開始、註冊日Class Begin, Registration   ♠   【9/2-10/4 Calendar】弱勢助學金申請(至10月4日止)   ♠   【9/17 Calendar】中秋節 Mid-Autumn Festival (no class)   ♠   【9/23-11/15 Calendar】期中教學意見反映(至11月15日止) Mid-term Feedback on Teaching (9/23-11/15)   ♠   【9/28 Calendar】教師節Teacher's Day   ♠   【9/10 Calendar】國慶日Double Tenth Day (no class)   ♠   【10/14-11/29 Calendar】期中成績預警開始(至11月29日止)Academic Warning System Starts Sending out Alert (10/14-11/29)   ♠   【10/28-11/15 Calendar】113學年度第1學期申請課程停修開始(至11月15日止)Course Withdrawal Begins (10/28-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