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同學 發表於- 2010 10 26(.) 22:08

        在早期國民黨的威權時代,進行的一系列經濟建設以及經濟改革,成效都是因為都由一黨即政府的整治,反對與阻礙較少,效率才會這麼高。反觀現今社會,經濟不景氣,房地產被某些人所炒高M型化社會,再聽到今天老師所說,新加坡政府使用權力壓低了有錢人炒房地產的自由,這樣讓我覺得,是否讓政府擁有更多權力,亦或者是偏向較不那麼的自由的社會,對現在的台灣,是比較好的?

       

宗瑞 發表於- 2010 10 29(.) 15:39

政治與經濟的關係不是截然簡單地可以一語道斷的

我說過,國家在發展階段,政府的威權手段在經濟計劃以及投資上角色相對重要。但民主化的趨勢不是誰可以擋的,經濟到一個階段可能就會發生。而民主化過程中涵了統獨論爭在台灣又是不可避免的過程。

因此,目前政府除經濟議題外,還有許多議題如兩岸關係、族群議題等需要處理。這讓政黨必須在這一塊也要爭取選票與民意,這些會1.讓政府(解嚴後一段時間)疲於應付或者2.讓政府做了許多不利經濟發展或公平的決策,例如,各鄉鎮的蚊子館現象。又例如,講了人權,少了倫理,使得更多政府官員敢於貪

今天M型化社會的產生,是全球化資本競爭造成的。說實在的,縱使是威權政府也難以應付。你看現在中共打房打,但長期而言壹點效果也沒有,因為那是市場機制。政府的目的僅能在防止泡沫化經濟的發生而已。

新加坡是多民族的社會(華、印、馬等),彈丸之地資源缺乏,極有危機感。所以華人主政的政府如果不清廉,社會內部不堪設想。它為了維持執政黨政權,民主化是不足的,所以用社會福利補足。人們也還可以接受。你要這樣生活方式的社會嗎?

       

鄭同學 發表於- 2010 10 28(.) 14:39

政治學者杭亭頓曾說: 經濟發展與民主自由之間有著相關性。且如果經濟發展程度很低,要導向民主體制就非常困難。

q1:那麼現在看來,中國的經濟力有很大的改變和進步,在未來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潛力,而且溫家寶一直提政治改革。想問教授,在未來的中國(可能很久)是否有可能改變其民主自由的程度甚至改變社會體系?

q2:當初台灣還是國民黨獨大時,許多利益團體或社會運動經常依附著民進黨一同抗爭、遊行、發聲。但在之後政黨交替,這些社會運動依附民進黨的情形似乎變得比以前少?是不是因為民進黨取得政權後想鞏固好政治權力以及平息紛亂,而較少與其他團體一起發起社會運動?

 

宗瑞 發表於- 2010 10 29(.) 16:03

沒錯,中國大陸會發生政治變革是必然的,只是他的形式、幅度還不具體可以觀察。

我提供幾個角度:

一、大陸經濟發展二十幾年來都維持120%的年成長率,非常驚人。 一般人民看到社會不公當然不舒服,但如果這些整體生活方式也在上升時,他是可以忍受的。一般認為,如果經濟成長率到了每年只有8%以下時,社會要求政改的社會壓力就會升高了。

二、大陸的經濟公平問題,反映在個人之間,也反映在各省之間,也反映在沿海與內地之間。所以它的複雜程度會使得由下往上的反對力量難以集結或團結。這種態勢反而有助於中央的分化或個個擊破。所以類似台灣反對勢力的抗爭不容易出現。

三、那反對勢力在哪裡?你如果回顧一下,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如果不是國民黨自己分裂(2000大選,連戰與宋楚瑜分裂,陳收漁翁之利),陳水扁也不會當選阿。國民黨理念就是經濟發展主義的,這還是人民最重要的議題。所以儘管到後期不得民心,它還是有社會支持基礎的。

中共目前從鄧小平之後,接班已漸形成制度化,國家主席(包括軍委主席)輪流擔任,所以是一種集體領導方式。這種方式有助於權力的平衡與利益分享,同時在決策上也更為穩固(因為大家要分擔責任)。所以未來,它的政治改革會是緩慢的,而且是精英路線分裂的改革方式。

四、上述的假設是在沒有外部因素底下所提出的。如果,世界列強板塊位移,那在民族主義的號召下,民主化就更為拖延了。開個玩笑,如果讓台灣政治人物也可以到大陸參選,那三五年內大陸也就天翻地覆了。

有關第二問題,簡單回覆:世界上的執政黨都差不多啦。

       

張同學 發表於- 2010 10 29(.) 05:12

        最近我國一直推動兩岸學生交流,外表上看似和諧,這是否真的對兩岸未來的關係有很大幫助?畢竟學生是未來的新一代,若能在大陸學生進入社會前先與台灣學生有近一步接觸,有著良好密切關係,等到下一代兩岸是否能改善許多?

       

宗瑞 發表於- 2010 10 29(.) 16:24

兩岸是競合關係,不可過度樂觀也不必悲觀。

學生交流當然重要,因為衝突常來自誤解與成見。沒去過大陸的人,怎麼理解它呢,何況你不做點研究,怎麼深入呢。

然而這一代的努力是否會改善下一代的關係呢?不一定。每一代都有他們的矛盾,有時上一代的努力無法有用。但是交好之間總是和好的本錢,這也就是目前國共之間的戲碼吧。稱為戲碼,主要是雙方都有盤算阿。

以這次東京影展為例,江平團長的心態是中共執政者的心態阿。他唯一的錯誤就是「說出來」。中共目前需要拉攏台灣,讓美日晡晡跳;而國民黨目前要的是經濟發展,國民黨也不是不曉得中共在想啥呀。吳揆一抗議(不能不抗議阿,年底五都還要選阿),中共一看台灣人民生氣了,趕快說,這都是誤會誤會啦。所以這是戲碼,大家都不會拆破

國家是武力造成的,所以衝突戰爭才是常態。一個領導者要使人民免於戰爭又要爭取尊嚴…,非常困難。如何避免戰爭就是在列強間要因應得宜。這也是你們這一代的功課阿。

       

黃同學 發表於- 2010 10 30(.) 13:10

兩黨治的美國和英國都很先進,多黨治的台灣未來會不會轉變成兩黨治?如果可以,真的會變很先進嗎?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1(.) 15:34

現在台灣就是兩黨制。

幾黨制與社會進步無關。

多黨制可能表示這國家的多元面貌。至於進步的內涵須另外考察,我這周會談到。

       

張同學 發表於- 2010 10 30(.) 21:33

       我想請教一個這星期發生的問題,這次宜蘭蘇花公路坍方,新聞上談到了賠償的問題,陸委會主委提到根據兩岸關係條例,大陸人也是中華民國人民,予以適用兩岸條例及國家賠償法,我想請教老師對於大陸人申請中華民國國賠這件事情上的看法?支持?/反對?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1(.) 15:42

我認為可以,因為這對我們有利。

第一是有宣示主權效果。

想想今天如果一個日本人,在這次出意外,你對他的賠償金額可以少於台灣人嗎?況且,我們還是依法()行政的民主國家。

第二,平息大陸人對台灣旅遊的風險不滿與不安。且未來對台灣(陸客)觀光的事業將會更為有利。

       

陳同學 發表於- 2010 10 30(.) 23:54

教授您好!有說法是在蔣經國總統任職的時期,是台灣民主改革的轉折點,回顧美麗島事件發生時,國民政府採取高度鎮壓的手段,來面對這股提倡民主化的運動浪潮,但在1986年時,對於黨外勢力的成立,卻又加以容忍,那我們到底我們該如何看待蔣經國總統在這兩件事處理態度上的轉變呢?蔣經國總統算不算是一位民主主義者呢?謝謝教授指點!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1(.) 15:50

蔣經國是聰明的政治家,在他的晚年,知道台灣終究要走上民主與本土化。所以他宣稱,他的後代不會/不允再涉及政治。他也提拔台灣人進入國民黨決策層,對反對黨隱忍。他不能稱為一位民主主義者,因為在他主政大部分期間,都是威權式的領導。晚年的轉折,也成功讓台灣政治避免流血。他有普羅主義的思想,這可能連帶地影響晚年這些觀念與作為的轉變。

       

陳同學 發表於- 2010 10 31(.) 12:12

這次我想問教授,施行共產主義與威權政體之間的關係或者說如何分辨兩者的差異

就是說早期的台灣,施行威權統治,而許多的制度,都是抄襲列寧主義的東西,這好像說共產主義是架構在威權主義底下,還是說這是受到其他的因素的影響?如兩岸間的歷史淵源之類的。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1(.) 15:55

國民黨之組織架構是共產黨式的,但是觀念上卻是三民主義。所以,在政策與政治行動上是與共產黨不同的。

共產黨不允許民間團體的存在,若有,只是黨的裝飾外圍。

威權政體,允許民間團體的存在,但不允許它們不配合國家政策。也就是,要聽話。

國民黨是從這兩者之間逐漸走向民主政黨。

       

林同學 發表於- 2010 10 31(.) 16:13

        最近常在新聞媒體上看到五都候選人,分別接受專訪。我會覺得有黨籍的參選人,總是有一個很大的黨的包袱,不管是發言或是對於未來的展望,多多少少都不太能暢所欲言,而無黨籍的參選人則無這種情況發生。但是就實際層面上看來,無黨籍的參選人根本不會有勝選的機會,因為沒有黨作為後盾,資源相對減少許多,政見的兌現勢必也會走的相當

如果說存在某一種中立機構,能夠提供當選人充足的資源,如此一來就不會像現今的社會,每次一到選舉,總是只有兩個聲音,兩個選擇。

不知道老師對我的見解有何指教?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1(.) 16:02

我們有中立機構阿,中選會。所謂提供資源,要多少才是充分呢?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

中選會訂有規則,參選人無論有無當選,必須得到一定的比例票數,每一票就可以領回多少錢,這就是補助。但就選舉開銷而言,這微不足道。

所以又有政黨獻金法案,問題是你沒有政黨背書,企業也不會捐給你錢。這是資本主義下民主的根本問題。

       

葉同學 發表於- 2010 11 1(.) 16:08

教授你好:

以民主的演變而言,台灣是否算是快速?

曾聽說過<絕對的自由,絕對的腐敗。>

那比較起其他國家的民主,台灣所發展成的民主算是比較好的嗎?還是其實台灣比其他國家腐敗呢?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1(.) 16:07

英國貴族艾頓(Lord Acton)名言「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原文如下:Power tends to corrupt;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台灣算不錯,上週自由之家的數據,不就說明了嗎?速度也快,也很平順,這跟經濟發展不錯,息息相關。

       

葉同學 發表於- 2010 10 31(.) 22:47

老師您好:

對於上次上課內容提到國民住宅的問題,雖然有很多人抗議會影響到週遭原本住戶的生活品質。但隨著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擁有龐大財富、勢力的人居然開始排斥身分地位較低的族群。我個人是認為國民住宅是應該要有存在的必要性,讓收入較低的族群也能夠有個遮風避雨的住所,不知道老師的意見如何呢?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1(.) 15:30

其實,台灣的餘屋目前有一百萬戶阿。只是地段不佳。

現在除了台北縣市、台中、高雄某些區域外,房價還是低的。我在台中知道還有很多7萬、8萬一坪,也很不錯的房子。

所以目前問題應是只在台北縣市。就此而論,北縣市要蓋社會住宅,自然有社會與論的壓力在。而我上次也回應過同學,台灣政府在興建社會住宅上還有甚高的比例(比較東亞其他國家),因為的確不足。

但是,這些住宅一向管理不善,所以真需要配套,而不能只重興建。否則,它拉低房價,鄰居(另一群選民)會群起抗議。還有人建議,應該分散蓋,不要集中,免的住戶被貼標籤。另外,捷運系統的延伸也很重要,讓受薪者住遠一點,但往返方便些。

               

劉同學 發表於- 2010 10 31(.) 23:31

       最近看新聞,綠黨欲參選台北地區市議員。

綠黨在個人印象中,都是關心和環保相關的議題;但當我造訪他們的網頁之後,發現他們還有專門關切人權、台語、同性戀等議題的支黨部。

這看起來像是大雜燴,似乎是多個非政府組織彼此妥協後才產生的政黨。即使如此,人們還是對他們認知甚少,甚至會把綠黨和民進黨、台聯黨搞錯。

在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國會幾乎只由大黨把持;而政黨選舉需要經費,當這個政黨的主要政策和財團利益背道而馳的時候,該政黨的處境會更顯艱難。

看來在台灣的政治上,少數的聲音和違背資本利益的理念還是很難發聲,這樣的情況是否會日趨嚴重?

一個企業家相較於一個老百姓,他們實質掌握的政治權利是否不平等?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1(.) 15:19

綠黨的主席本身就有台獨的主張,所以有台語支部,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其他議題,你如果還覺得有些怪,你或許可以看看德國綠黨。

過去數十年(60年代開始),德國綠黨它的基礎是青壯階層,在德國,他們是反上一世代的價值(如世襲政治、經濟發展、男性文化至上),提倡新的觀念,如環保、草根民主等。依此類推,台灣綠黨應該也有這樣的影子。

只是你說的沒錯,這些主張,民進黨與國民黨都不會把它真當一回事(即政黨理念與價值)的。而且在選制下,也無機會。

       

徐同學 發表於- 2010 11 1(.) 14:35

最近蘇花因暴雨而坍方,造成了許多災情

讓人又再一次得正視蘇花改的問題

科技和環境總是難以達成平衡

若是強行推動會被在野黨和環保團體砲轟

但若是等待環評又會像現在被某些在地人抗議

而且這問題已放置多年

想問教授意見:

政府遲遲不敢做決策的顧忌是為何?

這種事為何不適合強行執行?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1(.) 15:09

主張開發者,許多是地方派系或相關業者,反對者例如嚴長壽及證嚴法師,還有環保團體。彼此之影響力相當,政府遂有忌憚。雙方主張理由你可以上網查看。

原先案子叫蘇花高,是一條全新的隧道高速路線。現在叫蘇花改是就較危險路段分段而建的高速路,規模較小。看來這次的大災難,蘇花改應會通過環評而興建了。

       

孫同學 發表於- 2010 11 1(.) 22:00

請問老師:

最近從新聞得知中國正面臨胡溫交棒的問題

其中一個便是是否需要進行激烈的變革以往民主的方向前進

請問老師覺得未來中國領導人可能行的民主化方針應該為何?

對台灣又有如何影響?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21(.) 19:33

大陸政治改革趕不上經濟發展,最後結果是被迫改革。但是時機還未完全成熟?要到經濟走下坡時,人民生活水準漸高且日益不滿時。

這時,黨內可能會分成兩派,發生鬥爭。支持改革者必須靠民意支持,反對改革者必須具有實力抵禦。其結果還在未定之天。

溫家寶提了幾次改革意見,表示這政治改革的必然性與潛在壓力很大。

未來幾年,他們會較大幅度地在地方選舉上用些力氣,以回應民意壓力。但前提是,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可動搖。當然啦,後者的堅持也難以持久,但時間很難確定。

       

顏同學 發表於- 2010 11 1(.) 23:03

想請問老師:最近選舉之時,對立的雙方在理性談判方面似乎欠缺基本的公民素養

在現在教育下一代如此困難的情況之下,如何培育下一代的台灣人

具備良好的公民素養?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21(.) 19:48

這是一個高難度的問題。

孔子曾說過,富而教焉。今天富則富矣,但相對剝奪感(亦即貧富差距大產生的感覺。雖然我比以前好,但社會不平等正義,讓人猶感被剝奪)仍盛,因此,從社會制度改良人心是很重要的。

其次,台灣教育與社會太強調成就,與個體競爭,優質公民素養很難培育。幾乎從小到大,教育都叫人競爭,不教人合作。其實,教育本質不是這樣的。

第三,我們台灣社會在國家認同上有太深的鴻溝,兩岸議題與國際地位再再都讓人心不穩起伏。這兩天跆拳道被判失格的問題,隱隱也勾起以前韓國人跟我們斷交時的粗暴與無情之痛恨(這是中年人才會憶起知道的歷史)

因此,我們社會對相互理解的同理心與教育非常欠缺,也不培養格局與胸襟(無法考試嘛),朝此方向的教育內容因此顯得非常重要與迫切。

       

王同學 發表於- 2010 11 2(.) 00:48

近來中國大陸實質上一直往資本主義的方面邁進

卻擔心守舊派反對 於是說自己是屬於中國特色的共產主義

請問教授 中國大陸會不會有那麼一天 民主解放 變成資本主義的國家

畢竟人口那麼龐大 中國有辦法抵擋的民主化浪潮嗎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21(.) 19:58

就實講,今天大陸已經實施資本主義了。只是他們的政治體制還是黨專政,同時,政府對企業與經濟還是有極強的約束力,如同台灣在民國6070年代一樣。我的觀察,目前大陸人民生活正在提昇,還未對民主有太強的需求,雖然對共黨不滿,但還未至盼望它倒台的情況。一切向錢看。

當然,民主化還是會到來,最可能的情況可能會在省縣以下某些職位選舉先開放或試行。十年後或許有些可能吧。

       

盧同學 發表於- 2010 11 2(.) 11:06

教授你好:

第八屆同志大遊行於上個周末落幕。主辦單位因為拒絕新北市候選人參加遊行(理由是該候選人沒有同志政策以及過去沒有關心過同志議題)及以「投同志政策一票Out & Vote」為主題,使同志人權的議題再一次在政治版面上曝了光。或許現階段法案仍存在對同志的不平等,想問老師這次的事件可不可以解讀同志政策的一個指標或是轉捩點?抑或是像美國繼黑人、女性之後另一個群體對政治追求的沿革?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21(.) 20:05

我依稀記得1994年左右,第一次的同志運動興起。至今,這次算是最具規模的。約十年時間,社會對這個議題的理解與接受度已經提升許多。但是,你可以看到,台北,作為先進的文化都市,這種運動才有可能大張旗鼓。在其他縣市,政治候選人的瞻前顧後,正顯出這些區域的保守性。

同志團體用拒絕方式,表示他們已有一些力量,可以跟候選人表態。

做為運動,這也是人權運動的部份。

       

郭同學 發表於- 2010 11 2(.) 11:58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標題是 :尋遺體耗兵力 帥化民:「入土別挖了

內容是關於蘇花災變,國民黨立委帥化民認為救災應該要設立停損點,因為就算挖出遺體,也都是殘缺不全,不如入土為安,才不會無止盡的浪費兵力。

確實救災不只耗費人力也大量耗費經費,不過如果以罹難者家屬的觀點來看,當然會很希望繼續開挖,就算找到的是殘破不堪的遺體,也想要再看到一眼,更何況多數都是大陸人,喪身在海外,那些家屬當然想要把他們的遺體遷回大陸去。

在這兩不同的考慮下,我想要找出一個平衡點是有難度的,一方面要顧及國家的經濟和軍力又要顧及道德輿論上的壓力。

而在當地人民又是如何的看法呢?畢竟喪生的不是台灣人,雖然會感到同情,不過他們現在更想要的是趕快重建吧。

這樣的情況下該怎麼做才好呢?

不知教授的看法如何

 

宗瑞 發表於- 2010 11 21(.) 20:12

這牽涉到事實的判斷。

車體已如薄紙,被輾壓滾搓,都無法找到幾片了,金屬探測器都無法找到。那你想人體還有骨頭可找(混在泥巴碎石裡,顏色相同)嗎,不要說肉體了。

所以說,我真的也無法回答這個兩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