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學發表於- 2010 09 23(.) 22:22

Q:公共意志是盧梭提出的重要觀念,但是單單用理論解釋有點抽象,可否以比較具體的實例來說何謂公共意志?

 

宗瑞 發表於- 2010 09 27(.) 17:46

唯有在完全不考慮個人利害時之討論,公共意志才有可能出現,事實上的確也很難完全證明。但是,人類在政治場域上,卻時常宣稱,也有許多認同者。如民族主義、人民(例如台灣人)的利益。

我在上課時,有提到兩個例子,一個是在會議上討論公共議題時,如果再加上有電視錄影,而討論之事也與與會者個人利益無關,則會議上所有言論及其結論會趨向公共利益。另外,是公民陪審團的意見與判決也是如此。

此外,良善的法律條文也可以視為公共意志的表現。因為大家都必須、也會遵守

 

張同學發表於- 2010 09 23(.) 23:19

Q:我想引用一位我上學期聽到大陸同學說的話「中國自古以來即有君權神授來正當化皇帝的統制,近代台灣也有民主制度強調政權的合法性來自於人民,在歐美等國也有天賦人權來正當化當權者的統治基礎,而共產政府因為沒有其正當性,因此只好在這幾年以發展經濟方式來轉移人民注意」依他所言,老師上課所說的 “盧梭社會主義式的民主”似乎仍不足以說明共產政府的政權正當性。又或者換個說法,社會主義式的民主相較我們一般所熟知的民主,真的可以被定義為民主的一種型態嗎?

 

宗瑞 發表於- 2010 09 27(.) 18:02

我上課提到盧梭式的民主,並非要證明共產主義的施行後的正當性,而是舉出他們的思維原型,以便讓同學可以理解。也就是說,任何制度都必須有一套意識形態的理論用以解釋或證成其現在與未來之正當性基礎。

所以,你可以說,我提出及分析他們制度的正當性理論,至於他們能否(長期)獲得人民心目中之正當性,則不是我的原意。

我簡單的說,共產主義之所以無法成功,在於它分析社會病灶之能力甚強,但它的理想與人性相去太遠(相對於資本主義),故只能鼓動熱情於亂世,但無益於長治久安制度之建立。是故虛假(政治正確的要求)與暴力(要符合所謂集體利益,個人常必須犧牲)必然叢生。

此外,社會主義民主當然是一種民主,只是資本主義民主這邊並不承認它而已。你笑他民主運作上,政黨操控一切,他則笑你金錢萬能。

 

李同學發表於- 2010 09 28(.) 14:36

請問教授:

      資本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都各有利弊,那麼有無可能採取折衷的方法?

 

宗瑞 發表於- 2010 09 28(.) 15:34

現在雙方的民主的問題不是折衷就可以解決的。

一方面,我們也有一些誤解,認為這是從頭到尾都涇渭分明的。社會主義民主主張的是直接民主的概念。這些在資本主義民主國家亦有採用,如公投或創制權等。只是問題亦多。如公投常是政客利用的工具。台灣亦不例外。

 中國大陸在最近的未來也可能在擴大基層選舉的範圍,即他們所稱的政治改革。若未如此,恐難應付市場經濟盛行後的社會變遷。這個變遷主要特徵就是中產階級的興起。

 

陳同學發表於- 2010 09 24(.) 22:37

您好,回觀台灣本身的民主歷程,一直走到現今這個局面,想請問教授自己本身對於今日台灣民主制度的看法或意見為何?謝謝

 

宗瑞 發表於- 2010 09 27(.) 18:19

台灣民主有幾個特質:

第一,民主與民族主義綁在一起,所以統獨問題仍是兩大黨的重要分野。

第二,最近幾年形成南北區域差距,也造成政黨支持的情況有「濁水溪界線」現象,這跟區域經濟發展失衡有關。

第三,我們的文化不注重政策辯論,民眾也習於以既有立場取代制策辯論,所以選舉時灑狗血的互控蔚為風尚。

第四,民眾在地方選舉十分人情與派系影響,但在大選時卻能表現出良好的集體的意志(從歷次得票率可以充分反映民心向背)

第五,目前選舉制度有利兩大存在,小黨難以生存,所以議題顯得貧乏,你看候選人的政見就知道,有些乾脆在政見欄上空著

第六,選舉太多太多,包括里長也是,所以某些人際網絡(派系、交易式的人際關係)與行業甚多與此有關,不利公共議題的討論(碰到選舉,很難超然)

 

鄭同學發表於- 2010 09 25(.) 08:31

教授您好~!:

盧梭的觀點比較偏向社會主義方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演進,社會主義也發展成不同的分支與派別。我曾聽說可分兩大種?-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其兩者之下還有很多支派)。

想問:(1)盧梭的觀點較接近"空想社會主義"嗎?(聽說比較屬於理想型的)。還有,(2)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主要差別為何??(3)馬克思的理論是屬於"科學社會主義"嗎?中國共產也是吧?

 

宗瑞 發表於- 2010 09 27(.) 18:36

也不知誰這樣分: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大概是高中課本便於考填充題吧。也可能是馬克思主義者,強調自己的科學性。馬克思與其信徒都認為他們發現了社會科學的科學定律。而馬克思所認為的科學性在社會主義國家是真哩,不可以被質疑的。

但是,不可被質疑這點,就不科學,不是嗎?另外,從資本主義發展至社會主義再到共產主義。如果你有追根究底精神,你一定會再問,那之後呢?同樣的,黑格爾說,國家是人類精神發展的最高形式,都是這樣的問題。這種辯證法都有問題的。哪有永恆的制度呢?

羅梭是始祖,不能說他接近什麼主義,就好比說,你像老爸,而不好說老爸像你唄。所以你只能說,各種左派都可以遠溯至盧梭的某種觀念。

如裹我說,科學社會主義才是空想社會主義,反而空想的社會主義才是務實的,這也可以成立啊。西方在20世紀中葉,大量的社會福利思想大都是來自於這些所謂空想的社會主義在資本主義國家提出的漸進式方案。使得資本主義的正當性持續存在。被認為是空想,也有可能是認為資本家太惡毒,不會對無產者施與憐憫。

馬克思的分析觀點非常犀利,但藥方不行。

 

蔣同學發表於- 2010 09 26(.) 14:49

為什麼老師上課所說的 “盧梭社會主義式的民主”不足以支持共產政府的政權正當性呢?雖然這種民主較為不流行,但這種學說應該還算成熟了吧?為什麼中共不推廣這一種思想來為自己找一個合理性呢

 

宗瑞 發表於- 2010 09 27(.) 18:48

相關討論可以參考上面討論。

此外,中共當然要推廣阿,但是沒成功阿。從1955年萬隆會議開始,他就致力於成為第三世界的代表(以區隔美國為首的第一世界及蘇聯的第二世界)。現在,他跟非洲那麼麻吉,深受擁護,就是這政策下的結果。

要說的是,推廣社會主義民主是深受國際環境所制約的。首先,你要自我定位為世界上受壓迫的民族國家才能有所論述。所以不是純民主類型的選擇而已。共產黨會起家,不就是要農民革命嗎,這樣的社會基礎才能談社會主義民主。

現在,中國強大了,社會主義就不重要了(中共不會這樣宣稱,他會說,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但這主要是說,我中國強大了有自己的路子,不聽歐美說三道四)

 

楊同學發表於- 2010 09 26(.) 23:30

教授在課堂上提到:中國大陸中央的領導階層是經由縣、省等一層一層選出來的人,雖然這跟台灣元首由人民直選的方式不同,但想請問這也可以算是一種"民主"?請問教授的看法如何?謝謝

 

宗瑞 發表於- 2010 09 27(.) 18:56

這是以間接選舉達到直接民主的理想(你可以再想想其中道理)

國民黨與民進黨黨內的中常委選舉都是如此。先有各區的黨員代表,由黨員代表選出中央委員,再由中央委員選出中常委。再由中常委選出黨主席(到馬英九改了由黨員直選)。總共四層。

這種選舉方式,很容易由政黨背後操控(以後課堂再分析),所以民主國家不用這種選舉方式,但政黨為了內部安定,採用此法,共產黨也是如此,所以連黨國體制都是如此選拔人才,我們看來會認為不是民主制度。

 

同學發表於- 2010 09 27(.) 21:07

我想請問教授既然政府解體後社會不會解體

那麼教授你認為這社會可以不需要有政府嗎?

 

宗瑞 發表於- 2010 09 28(.) 15:48

小國寡民可以無政府(亞里斯多德說,在小山丘上極目四望的城市大小最適合,當時平房建築5萬人口了不起,但現在你到十八尖山 極目四望,35),有事大家可以一起集會討論解決,你說這是公社或人民集會也罷。

現在分工複雜細緻的社會,沒有政府哪得了?所以那只是理想。但是,我也在上週提到民主的弊病不輕。從二十世紀中葉後就有許多改良思想,如草根民主、社區主義、社群主義、地方分權、自治(包括文化及種族社群)以及審議民主等等。

但是,改革牽涉亦廣有些非常複雜。人類基本上都有鈍性,非到病入膏肓不會大規模改革,大都只是部分修正而已。你以後在社會上就會常看到這些現象。

 

史同學發表於- 2010 09 29(.) 01:10

上面教授有提到台灣目前民主的幾個特質

我想問教授是否覺得台灣太過民主與自由了呢?

因為過度的民主與自由造成社會某種程度上的不安定

那是否有需要做出調整?

而又該怎麼做?

 

宗瑞 發表於- 2010 09 29(.) 21:56

所謂太過民主或太過自由的說法都是有問題的。

一方面,民主就是主權在民,人民當家,沒有太多太過的問題。另外,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人民的自由。所以,民主制度下,只有民主或自由不足的問題,而沒有太過的問題。

另外,社會上的不安定必須被深入分析,不安定不見得是壞事。社會運行會產生許多壓力而需要被疏解。所以民主國家都有集會遊行法以規範遊行抗爭活動(偶而會有失控亦在所難免,只要社會矛盾不大,這些失控案例都沒大問題),不如此,最後可能更為動亂。

台灣各層選舉過多,並不表示民主太多,相反的是民主的不足。怎麼說呢?民主最重要的意涵就是,公共事務與政策透過理性(民主的基石)的討論程序而被修改施行。所以,診斷這個國家是否民主,不是看選舉次數,而是這個社會是否存在公共領域與公共性討論的空間。目前多數公共議題都是政客所提出,隱瞞欺騙扭曲硬是常態,而媒體灑狗血不尊重人權,猶且自認為在維護人民知的權利。

   的確,台灣這樣的自由太多了。這種自由就是盧梭克所謂的自然的自由(為所欲為的人欲),這一方面也表示了文明的自由保障太少,亦即法律的保障太少(盧梭說,服從法律就是自由的,有道德意味,不是嗎,任何社會都需要道德,法律的存在就是這個目的,因為它告訴人民要過著有理性以及相互尊重與平等對待)

要改進,就是教育。

要過公共生活,人就要不斷反省現存社會制度與文化的合理性。

 

羅同學發表於- 2010 10 4(.) 17:14

教授您好:

對於民主的定義就是代表著由人民統治,為了避免出現獨裁的政治。但如今的台灣社會經常可以看到領導人民的政府經常做出令老百姓非常不高興的決策,甚至可以在報章媒體上看到不同黨籍的立委互相批頭謾罵,意見相當歧異。我想問的是,這種方式的民主與最初民主的本質與思想是否有出入?表面上看似民主,但對於很多時候的決策也是黨派裡的少數人商討出來的;許多立委分屬不同的黨籍,但他們大多支持著自己黨派的理想與想法,並未真正代表著大部份人民的想法。)

 

宗瑞 發表於- 2010 10 4(.) 23:14

你談的正是目前民主的弊病,黨派、財團或者政府官僚從自己有利的立場,企圖主導言論或者決策的行為。

所以過去美國開國時,就有人想到這些問題,當時解決的想法是,認為只要國家夠大就無人可以壟斷,而且若有許許多多的利益團體(包括非為利益而存在的NGO組織)存在,且為自己主張在國會遊說,就會讓這些問題不致惡化。他們的三權分立政府也是這一種思維。

但是,當今國家再如何大,財團或利益團體透過全球化的運作還是能發揮其作用,而屬於一般平民的力量則缺乏良善的公共領域以為發聲之場域,在各國甚至有弱化的傾向。雖然如此,台灣這幾年民間力量,包括網路及NGO組織已多少有些力量以及模式正在形成,並產生效果。如最近竹南大埔圈地案以及恐龍法官的白玫瑰靜坐發聲,都已讓行政立法在相關議題上產生轉變。

 

楊同學發表於- 2010 10 4(.) 17:15

有一位同學發問,他問說教授既然政府解體後社會不會解體,那麼這社會可以不需要有政府嗎?我自己是覺得,無論這個社會不管演進到如何,都是需要有政府的,因為我覺得社會上還是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公權力去維持這個社會的秩序,如果沒有政府、沒有一個所有人共同依循的規範或法律,這個社會應該會變的動不安吧?反正沒有人可以約束別人,大家就會以自己方便為所欲為吧?畢竟人性總是有一些不完美,難免會有偏見與私心,因此我認為還是需要有一個政府來管理眾人之事,來維持社會的運作。

 

宗瑞 發表於- 2010 10 4(.) 23:12

政府解體並不代表不需要政府,這是誤會了。

當然需要政府阿。

克所謂政府解體不代表社會解體是在說,不符民意(多數決)的政府本就應該解體,然後再經由人民委託再成立一個新政府,這就是──當今的選舉制度。透過定期選舉,換黨或人來執政。這樣可以避免獨裁政府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