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 | 2022-07-27 14:54:36

【魅力教學】王俊堯教授不要小看「老師」所能帶來的影響力,因為我們真的有機會改變學生的人生!

 【魅力教學】
王俊堯教授不要小看「老師」所能帶來的影響力,
因為我們真的有機會改變學生的人生!

https://counsel.site.nthu.edu.tw/p/40...



採訪當天早晨,是個美好的晴天。早上八點半,我抵達了台達館、推開618研究室,俊堯老師帶著溫暖的微笑,熱情地迎接我。
來清華逾十六年的資工系俊堯老師,目前同時身兼許多身份,包含資工系教授、系關懷導師、電資學士班主任、眾多研究生指導教授等。如此多的頭銜,對俊堯老師來說,不只是成就的標記,更是影響每個學生的機會。秉持著對學生的關懷與愛、以及願意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態度,俊堯老師是許多系上學生眼中相當喜愛的老師。


【俊堯老師生活哲學的養成—自律與自我負責】
成長於一般家庭的俊堯老師,國中畢業後即進入台北工專五專部。當時在台北工專學習的年輕學子們是正值高中的年紀,就已經開始享受如同大學般自由的生活。俊堯老師當時看見身邊許多同學,因為沒有適當管理時間而紛紛被退學,即告訴自己:「我絕對不能這樣,我該思考的是如何利用這些自由時間,讓它能夠發揮價值」。俊堯老師選擇利用時間來培養專業、探詢知識背後的原理,甚至利用時間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如文學等;同時,他也培養運動習慣(順道一提,俊堯老師現在是教職員籃球隊及桌球隊的成員),以及加入書法社陶冶身心等。除了豐富了五專生活,在當時也奠定了重要的生活哲學,例如:學習自我負責、培養自律的態度,以及運用適當的方法舒壓等等,這些經驗都變成了俊堯老師後續進入教育領域後,殷殷期盼學生們能培養的重要態度。

 
【人生最大的低潮:博士班投稿的挫折經驗】
俊堯老師到博士班前的求學歷程可謂相當順遂,五專畢業後先去當兵,當完兵後,選擇在國內繼續念研究所,在當時的研究所考試中相當幸運地被許多學校錄取,其中一所國立大學還是榜首呢!他最後選擇就讀交大電子工程研究所。在讀碩士班一年後,以優異的表現直升博士班,甚至在博一的寒假就通過了資格考!但好景不常,博一下讓王老師經歷了巨大的挫折,亦即研究論文的投稿。俊堯老師笑著說:「那是人生中第一次遇到這麼大的挫折,當時我一年級下學期開始作研究,九月開始投稿,被拒絕了整整一年,大概五次到六次!甚至到隔年,先前九月我投稿過的會議又來了!當時不但對自己有挫敗感、也對指導教授感到不好意思,怕教授認為自己看錯人了。」
俊堯老師表示當時的自己並沒有任何退路,「因為我沒有大學、碩士學位,如果在這時放棄,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但這段時間的考驗,卻讓俊堯老師體會面對人生困境的態度,進而影響了自己後續的人生。當時引領自己走過低潮的故事,也變成後續十年俊堯老師在課堂中與學生分享的主題。


【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不要在失敗時放棄一切,你將從中得到生命的禮物】
那一段投稿紛紛失利的煎熬時刻,有一位研究室的學長跟俊堯老師分享了一個故事,內容講述一重要觀點:「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這影響俊堯老師當時面對困難的心境。儘管投稿相當挫折,但他透過持續修正,後來終於順利在博三投上第一篇國際會議論文,也在那一刻後,幸運之神終於降臨在自己的身上。「第一篇上了之後,好像也慢慢抓到技巧,後來怎麼投、怎麼上。因此在後期的十個月內,我在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最好的期刊中發表了三篇論文。一旦開始了,就一切順遂了!後來我再回頭去看之前投稿被拒絕的論文,就發現當時論文寫這樣,難怪沒有人要!」俊堯老師回憶著,儘管當時非常辛苦,但也因為那段時間一直在學如何寫一篇人家會要、會看得懂的論文,「現在回想起來,我有點懂了,原來上天就是要我改學生的論文啊!」這也造就俊堯老師後來懂了自己人生的使命。後續他在博士班畢業後到清華大學任教期間,除了專業上的指導外,也透過自身經驗幫助研究生理解每一次的失敗,只是在為下一次的成功做準備。「我都會跟學生說,可能事發當下、不覺得怎樣;但事過境遷回來看,就會知道這個經驗,是為了成就我們的另一個事業」。王老師教導學生,只要心態對了,就不要在失敗的時候放棄一切,要相信一切會越來越好!
「你知道,講『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這個隱喻故事,有些學生就真的會聽進去,並且實踐在生活中。我為什麼知道?因為他們畢業幾年後回來學校找我,會再把這句話拿出來講,那一刻你就會知道,這句話確實對他們的人生造成影響了!更重要的是這句話,在當下你選擇相信,它就會成真;若你對它嗤之以鼻,它就是鬼話。聽起來有點神奇吧!」相信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無論是放在幫助研究生運用正確態度看待投稿的成敗之外,同時也在課堂上幫助大學部學生們面對自己的人生。畢竟,人生有太多不可控制的事物,許多人因此感到迷惘與痛苦,一旦相信每個經驗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與重要性時,如能正面地看待挫折、不氣餒,並將時間軸拉長,每個人或許都能體會這句話的真實性。
「因為自己覺得受用,也希望能分享給更多學生」,俊堯老師笑著說。每學年大學部的課,他總是在學期末分享這段學長告訴自己的故事,不知不覺地也已經持續了十幾年,從畢業幾年後的學生口中,王老師得知這個想法也在學生的生命中被印證了!這如同漣漪般擴散出的影響力,我想應該是俊堯老師帶給學生們生命中重要的禮物之一。


【不要小看「老師」所能帶來的影響力,因為我們真的有機會改變學生的人生】
當問到俊堯老師對於輔導學生豐沛的熱情,到底從何而來?他回應道:「在這個位子上,你是能發揮影響力的人;有了這個認知,你就會想認真的做。」俊堯老師相當認真看待自己的身份,他表示擁有清華教授的頭銜,以及沒有清華教授的頭銜,說出來的話、份量將不同。「因為我知道大家會認真看待這個頭銜,所以我更加珍惜這個身份所帶來的影響力!說正確的話,做正確的事」。老師從自己跟孩子相處的經驗中體會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一位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力,遠比父母親來的大。身為孩子的父親,俊堯老師懂得「將心比心」來思考學生輔導工作。「我總是在想,如果我的孩子有辦法遇到一個能讓他成長的老師,這豈不是件非常幸運、且值得感激的事嗎?若回到我自己身上,我是別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老師,如果我有能力,為什麼我不做?」
俊堯老師感慨的分享,自己輔導過很多學生,確實不見得所有都有效果。他談到:「確實我們無法改變所有學生,但眾多的學生中,哪怕只是一個都好。當一個學生因為跟你接觸而有所改變,我們就有機會改變他人的人生,這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嗎?」從俊堯老師堅定且熱切的眼神中,好像在告訴身為教育工作者,在面對每位學生,其實就只是一份相信與願意,我們確實都無法掌握學生是否會因為你的介入輔導而有所改變,但你的「願意」卻可能成為某些學生人生中關鍵的幫助與推力!
 


【有關係,才沒關係—與學生的好關係,才是輔導學生重要的基礎】
俊堯老師秉持著一種服務的心態,無論在哪個身份角色,如:課堂老師、指導教授等,他總是對所有學生傳遞著一個重要訊息:「我願意在你們需要的時候幫忙你,有困難的話、請不要害怕來找我。」因為俊堯老師對所有學生的關懷與愛,在適當情況下傳遞願意幫助人的訊息,確實讓某些在獨自面對人生困境的學生,有機會在發生問題前就進入到老師的研究室,獲得協助。
王老師嘗試將每一位有需要的學生拉得更近的作法,也展現在他身為電資院學士班主任的職務。他將所有大一新生分成三人一組,每週跟一組學生們吃午飯,聊聊他們對於大學生活的想法、憧憬,以及待適應的問題,再從中去觀察是否有學生有狀況而需要進一步留意。沒想到,這樣的作法卻被大二、大三、大四的學長姐激烈的回應,因為他們也覺得自己非常需要跟主任聊聊!「我當時以為學長姐已經是學校的老鳥了,不太會想理我,沒想到他們其實比大一新生更需要!他們也有不少需求,無論是生涯計劃、讀研究所、或是工作,是否要讀碩士班還是博士班、又或者要轉讀什麼科系,甚至是感情議題等等,這些重要課題都不知道能問誰。,他們也很希望能夠得到建議。」在這樣的機緣之下,俊堯老師養成了與學生吃午飯的習慣。每一年上學期會先跟所有大一學生吃飯,下學期則開放邀請學長姐可以登記時間與他吃飯,聊聊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俊堯老師認為:「在這個位置上,就盡力去發揮這個位置的價值。學生有需要,我們有能力,就盡量幫忙!這其實並不偉大,就只是『將心比心』。如果我希望我的孩子也遇到這種老師,我自己有能力,當然也要這麼做!」如此的態度也讓俊堯老師贏得許多學生們的喜愛。
俊堯老師在指導學生上以平等的態度靠近學生,因此贏得了學生的信任。他說:「我覺得身為一個指導教授,不需要讓學生感覺到自己高高在上,因為並不是在高壓的環境下,學生才有可能做好研究、寫好論文;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下,一樣也可以做好這件事」。俊堯老師提到這是受到自己的指導教授之影響;其中,他特別分享了一位學生為了要進自己的實驗室而「三顧茅廬」的故事。當時他因為有自己的顧慮,最初表示不願意收此位學生,但看到他一再敲門,如此堅毅不放棄的精神,最後終於問了這位學生:「為什麼你這麼堅持要找我當指導教授呢?」,而他的回應讓王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老師,因為我信任你」。訪談到此,俊堯老師眼眶閃著一絲淚光,感慨地分享:「這不就是成為一名老師的意義所在嗎?」後來他開出了條件才願意收此學生,結果此學生後續的表現完全超出俊堯老師的預期,老師笑著說自己收到一個寶貝!在俊堯老師的研究室內,除了有論文的討論,大型競賽的參與,還有感恩節party、民宿秋遊、以及每週固定的足球體育課(註:無論男女生都要上課喔!),他笑著說:「我跟學生說,你不高興時,可以把球踢到我臉上,我也不會生氣,這樣你的心情可能會好一點。」我相信這都是因為王老師懂得如何把關係拉近,營造凝聚研究室的氛圍。
俊堯老師也善用自己課堂教學的時間,讓學生知道如果遇到困境,不會是無助的一個人。老師開玩笑著說:「我常會跟學生說,如果有一天你想做傻事,在你要做傻事之前一定要來找我。如果你沒來找我,你變鬼我都不會原諒你!」後來無論是感情、生涯、師生相處的問題,連本來不認識的學生也會來找王老師談談,甚至還有許多大男生在老師的研究室大哭,這些都令他印象深刻。


【輔導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與學生同一陣線,充滿理解的陪伴】
俊堯老師提到,過去在諮商中心舉辦的導師工作坊令自己受益良多。像是體會到輔導並非只是幫忙解決問題,更是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跟他們站在一起、真的懂他們。如此一來才有機會真正看見問題所在,對學生傳遞真正的關心。
過去看到學生生病,我們平常可能只會說:『你生病了,記得去看醫生』,但我後來懂了,我們要說『你生病了,哪裡不舒服呀?這樣很難受喔!』這才是真正地跟學生站在一起,就好像那一刻你跟他狀態一致,你真的懂他,於是他也會願意更開放地讓你了解他的問題,甚至是他這個人正在承受些什麼痛苦。」
俊堯老師後來也發現,有時候學生來找你,並不一定是要解決問題,而是需要一個空間,好好地寄放自己壓抑許久的情緒,想要獲得他人的支持與理解。「學生說完哭完、也離開研究室了。隔天看他上課還是一副很正常、跟同學或朋友打鬧的樣子,但somehow你知道他可能不一樣了。」俊堯老師語重心長地說,老師們不需要認為自己應該要非常積極介入、解決問題,或者急著看到輔導成效。因為學生需要的或許不是這些。也許在過去,學生一直沒有機會讓別人真正瞭解他正在經歷什麼,因此這份安靜地陪伴與願意懂他的心情,才變得如此珍貴。
此外,俊堯老師也分享在諮商中心的導師工作坊,曾經聽到某個案例是學生突然有外在的改變,這似乎代表著正釋放出某些求救的訊號。當王老師有一天也遇到類似的案例,他就趕緊把學生叫來,才發現到確實最近家裡碰到了一些問題。因此,俊堯老師也鼓勵老師們有機會可以多多參與諮商中心所舉辦的導師工作坊,其中有許多技巧與案例都值得回到實際的輔導學生中使用。另外,他也希望學校或諮商中心能成立非正式的導師交流機會,在不牽涉隱私的情況下,能讓所有老師們有機會相互支持、並提供案例分享,使校園內能形成一個導師社群,這或許是導師們在輔導學生過程中重要的力量來源。


【對大學生的期許—掌握細節、更有企圖心、去探索自己喜歡什麼】
俊堯老師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創意無限,有許多創造性的想法都令人驚艷!但相對的,忍耐的功夫、與專注力都不太夠。他認為:「這可能跟網路文化有關,包含對細節掌握不在意、專注力也相對不足,企圖心不夠,反而喜歡享受小確幸。」對於某些有研究潛力的學生,因為考慮到攻讀博士需要花較多時間,而不願意更積極地深造,為學術領域多貢獻一份心力,說到此王老師深感可惜。他談到:「我都跟學生說,不要相信媒體對於博士妖魔化的論點,因為台灣確實需要更多的學術研究人力,你們想想,若台灣在你們這一個世代都沒有博士,這對台灣是好的嗎? 若有需要博士,那如果不是你們這些優秀的學生來讀,還有誰更適合呢?」也因為老師的激勵與殷殷教誨,某些學生因此選擇在大學畢業後,申請國外名校博士班就讀,獲得了亮眼的成績。
我想俊堯老師也在提醒新一代的學生們,不要小看自己,要更有企圖心地去接受挑戰、與珍惜自己的天賦,相信上天會給自己最好的安排,璀璨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